必威【一江清水向东流·全国网媒看青海】“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 青海这么做
央视网消息(记者 王小英)中央、国家主席、主席习说,“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青海生态地位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就在这个评价里。
2016年习视察青海时,提出四个“扎扎实实”,其中之一便是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
透过青海湖和茶卡盐湖的生态保护,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青海省牢记嘱托和厚望,绘就绿色长卷,寻求保护和发展之道。
青海湖是青海生态形象的一张名片,它是维系青藏高原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是阻止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被称为我国西北部的“气候调节器”、“空气加湿器”。
8月25日,参加“一江清水向东流2017全国重点网络媒体看青海”大型采访活动的网媒记者走进中国最美湖泊--青海湖,感受大地上那片圣洁的蔚蓝。
青海湖也被誉为“青藏高原基因库”,有大天鹅、斑头雁、黑颈鹤、玉带海雕等223种鸟类,约占全国鸟类种数的17%,每年有近10余万只候鸟在这里栖息繁殖,还有濒危物种普氏原羚等多种野生动物和445种植物,是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的宝库。
7、8月份正是青海湖最美丽的季节,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甘子河乡达玉村村民尖木措在保护濒危物种普氏原羚的同时betway必威,还带领志愿者在青海湖边捡垃圾,保护环境,这件事儿他和村里的志愿者们坚持了21年。
多年来,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始终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首要政治责任,正确处理保护与建设、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深入开展资源监测、科学研究、科普宣传、社区共管,加大保护区能力建设力度,大力实施生态保护项目,青海湖区域的生态明显向好,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据了解,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先后投入1亿多元资金,实施了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湿地保护与恢复建设工程项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项目、青海湖国际重要湿地保护补助资金项目、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项目、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等生态保护项目,保护设施不断完善,保护机制初步建立。
监测数据显示,青海湖水体面积连续12年持续增长,由2004年的4190平方公里增加到2016的4440.83平方公里;濒危物种普氏原羚数量由2004年的257只增加到了2016年的1400余只;青海湖裸鲤资源量由2002年的2592吨增长到2016年的70800吨,增长了27倍,青海湖整体生态功能持续增强。
“水映天、天接地,人在湖中走,宛如画中游。”茶卡盐湖有天空之镜的美誉,被国家旅游地理杂志评为“人一生必去的55个地方之一”。
2013年茶卡盐湖景区接待游客13万人次,2015年超过百万人次,2016年达到190万人次,截至2017年8月23日,景区接待人数超过200万人次。
从默默无闻到一鸣惊人betway必威,成为青海旅游界的“网红”,离不开茶卡盐湖的资源禀赋,更离不开当地发展生态旅游的思路。
火爆的茶卡盐湖景区如何坚持生态环保理念?青海茶卡盐湖文化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任子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茶卡盐湖之美,美在自然,美在生态。随着游客数量逐年呈现爆棚式增长,保护好自然生态资源,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betway必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显得尤为重要。
2015年10月闭园后,茶卡盐湖景区以展现“大美茶卡、盐业遗风、民族风情”为设计主题betway必威,重新做了建设规划。景区建设侧重环境整治和服务功能的提升,形成了“一轴二区三广场”的空间布局,完成项目总投资3.2亿元。2016年闭园后,茶卡盐湖景区再次进入封闭式建设阶段,按照规划重点开展关系改善旅游环境、提高游客的安全和满意度的项目建设。投资概算5000余万元,并于2017年“五一”期间正式开园。
新茶卡盐湖景区,开发面积约5平方公里,仅占不足盐湖总面积的二十分之一,并将游览区和开采生产区明确划分。同时,景区派驻近百名环境卫生保洁员在主要出入口开展可视范围及内部环境的整治,确保无乱丢、乱刻、乱画、乱吐等现象。徜徉在盐湖深处--云,触手可及;水,共天一色,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美不胜收betway必威!
茶卡盐湖成了青海省生态旅游的一个缩影,2016年,茶卡盐湖景区正式升级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并进入国家旅游局首次公布的全国景区红黑榜中“全国秩序最好的景区”之列。
任子华告诉记者,未来,将坚持保护自然景观,挖掘盐业文化,丰富旅游内涵;以人为本,提升功能品质,改善旅游环境;新建改造结合,兼顾远期发展,促进景城联动的总体思路,全面实施完善景区功能、改善旅游交通、提升环境品质、丰富旅游产品、保护资源环境的五大发展战略,在2020年前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
独家视频丨习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
习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
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解读《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