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必威·betway大理海景壹号客栈官网!
全国咨询热线:400-123-4567
当前位置: 必威betway > 新闻动态 > 公司动态

必威访离开烟大的保洁员:人在哪节约种子在哪发芽

时间:2024-07-01 22:30:52 作者:admin 点击:

  必威2014年新学期开始,七名保洁员离开了烟台大学的餐厅,去了不同的地方,但他们把“节约”、“俭朴”的精神带到了新工作和新的环境中去。近日,本报记者对其中的四位进行了采访。

  66岁的罗玉龙个头不高,还有点儿驼背,但他眼睛里总是透露出一种光芒。作为吃剩饭的发起人,罗玉龙不仅把自己的节俭观念告诉自己的家人,还把它带到自己现在的工作中,以宣传节约为荣。

  在烟台大学,罗玉龙可是同学们心中的“ 名人”,同学们亲切地叫他罗大叔。通过好几次被请到班里做演讲,罗玉龙被许多的同学知道,不少同学在校园里遇到他,都会跟他打招呼,这让他觉得特别欢喜。

  “我喜欢教育孩子们,就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他们不知道过去的苦。”罗玉龙从上台演讲会紧张,到侃侃而谈,最后成为节俭的“布道者”,现在他带着这种使命来到了新的岗位。今年4月份,罗玉龙来到了富士康工业园一家餐馆,和他原来的老哥们儿姜德芝一起洗餐具。到了新的岗位,罗玉龙也不闲着,看到浪费的现象,他还是会说道说道,对于年轻的同事,他也会教育一下。

  “可能我比较能叨叨,年轻人都会烦,但我就是想宣传这节俭。”操着浓重的四川话,罗玉龙每次讲完话总喜欢哈哈大笑,就像个老顽童。

  64岁的吴明华是吉林省四平县人,来到烟台有两年了。每天下午两点半,他开始穿着工作服在新世界百货超市打扫卫生。像在烟大餐厅一样,吴明华对待顾客总是笑眯眯的。

  说起去年吃剩饭的事必威,他还是头头是道。1950年10月,吴明华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用他自己的话,当时全国的经济条件非常差,一家人经常挨饿,一年到头,天天吃高粱面。尽管日子很苦,吴明华还是上了学,初中毕业后就当上了小学老师,这一教就是19年。后来没有转成正式老师,所以无奈下岗必威。不过,他在教书育人时就爱给学生们讲过去艰苦的日子,对于自己的儿女也一样,总是把“省着点”、“别浪费”挂在嘴边。

  “对于我们这个年纪的人来说,不浪费就是很自然、很习以为常的事。”吴明华说,去年重阳节他儿媳妇花了100多块钱给他买了一件李宁的短袖,他感觉挺贵的,“都能买两件了”。他总说看不惯年轻人花钱大手大脚,他总是算计着花钱,他已经付了两套房子的首付,他说都是自己攒下的辛苦钱。对于吴明华来说必威,节约就是一种习惯,改都改不掉。

  与在烟大餐厅不同,姜德芝现在所在的富士康工业园这家餐馆是管吃的,也就是吃饭不用花自个钱。姜德芝说,来餐馆吃饭的都是打工的,知道挣钱不容易,所以浪费很少,“花钱的不能浪费,不花钱的饭更不能浪费”。

  姜德芝是海阳西石兰沟村的,在来烟台打工之前,一直在地里摆弄果树必威,后来因为儿子在烟台忙不过来,他和妻子来给儿子看孩子、帮忙,现在孩子大了,他就开始打工,主要还是以餐饮业为主。

  不过,他已经很久没吃剩饭了。“不浪费就是好事。”姜德芝说,与学生不同,上班族上班比较辛苦,偶尔出来改善一下伙食,下个馆子吃顿饭,所以很少有浪费。“如果有浪费厉害的,我们看到了会建议他们打包。”

  有时一些员工并没有烟大学生那样听从姜德芝的“教育”,对于姜德芝说的“节约”观念不以为然,这令他很苦恼。姜德芝现在吃饭不花钱,但他仍然吃得节省,“虽然是管吃,那也不能浪费,米饭我都是吃多少拿多少,不够再要,越是不花钱的,越不能浪费。”

  与其他几个保洁员相比,周立胜比较内向,不爱说话。对于他来说,捡学生的剩饭吃,一是感觉浪费粮食十分可惜,二就是可以省钱,减轻生活的成本。

  60岁的周立胜最近回东北老家了,他是黑龙江省牡丹江人,大概一个月才能回来必威。这次回乡,主要是把家里的一百多亩田地处理下,然后回到烟台落户。他和老伴身上都有病,这也使整个家庭生活变得比较困难,节俭也成了很自然的事。

  周立胜说,每一个普通人,只有肚子鼓鼓的时候才能去考虑别的事,他吃剩饭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可以省钱。目前,周立胜和老伴儿、儿子在烟大附近租的房子,一个月1500元,他现在唯一考虑的就是攒钱、买房,然后等待儿子成家,这是他唯一的愿望。去年吃了将近半年的剩饭,让周立胜能省下两千多块钱的生活费。周立胜说,生活困难的,只有节俭才能让日子过得更好一些;生活富有的,也只有节俭才能让富有的日子更长久。所以他总喜欢告诉身边人不要浪费。

  原来的几位“节约之星”离开了,但节约的美德留下来。现在烟大很多保洁员仍在捡吃学生们的剩饭—— — 虽然学生们的剩饭已很少了。

  山东省人大代表、烟台大学教授王全杰:烟大保洁员这次举动,从个体行为成为一种风气,成为一种校园风尚,这就是文化的魅力,具有稳定性、惯性,不需要号召,不需要强制,不管保洁员一茬一茬换,老生不断毕业新生不断到来,这种节约的风尚会慢慢传承下去。

  中国之声观察员、资深评论员朱熙:首先,保洁员的价值观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节约的惯性,这种习惯在他们意识里已经难以改变,并渗透到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不仅仅是不浪费这一件事。

  其次,反映出保洁员对粮食的深厚感情。他们经历过粮食极度短缺的年代,他们永远忘不了那种对粮食短缺的紧张感,这种记忆难以磨灭。

  再次,默默地接受他们、默默地给他们一个微笑比把他们推到风口浪尖是更大的尊敬。保洁员吃剩饭,克服了很大的心理障碍,那就是担心被别人看不起。

  最后,从节约行动上讲,每个人应当从盯着自己的饭碗,要求自己减少浪费,不再让他们二次消费这些食物,慢慢让自己也形成这种节约的惯性,并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个细节,这对于他们才是最大的尊重。


工程案例